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我在大清当皇帝如何封爵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清朝是怎样封王的?(清朝怎么封王)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首先,清代不是每个皇子都能封王的。清代宗室封爵共分为十四等,从上到下依次为和硕亲王、世子(亲王爵位继承人)、多罗郡王、长子(郡王爵位继承人)、多罗贝勒、固山贝子 、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其中,入八分和不入八分的区别,源于努尔哈赤在位时期,曾经任命其子侄中的八位贝勒共同参政议政,包括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和四贝勒皇太极等。八位贝勒地位极为显赫,所以每次举行朝会宴饮之时,都会给予他们特殊的优待,在每次赏赐群臣时,也都会给予他们一定的封赏,久而久之,人们便将这种超规格的待遇称为"八分"。皇太极即位以后,宗室之中逐渐有奉旨特别授予公爵者,也有亲王之子加封公爵者,这些受封者,因为无法与传统的执政八贝勒同日而语,所以一般都无法像八贝勒那样享受超规格的待遇,除非他们日后地位上升,逐渐因功加封为贝子级别,才准许享有像八贝勒那样的特殊待遇。人们为了在区别这些不享有特殊待遇的公爵,便习惯性地将其称为"不入八分"。凡是皇子,年满15岁后,便由宗人府奏请皇帝参照宗室十四等封爵制度予以册封。一般情况下,皇帝都会根据皇子的嫡子、庶子身份,以及其受宠爱的程度,予以相应的册封,或为亲王,或为郡王,甚至是贝勒、贝子等。皇子册封以后,如果生有子孙,其子孙的爵位册封也都有相应的规定。如果是亲王郡王嫡福晋所生之子,20岁后,由宗人府照例请旨考试。亲王嫡子,奉有皇帝的特旨,才能册封为世子。如果是未被封为世子,那么就与亲王其余的儿子一样,经过考试合格,册封为不入八分公。如果是郡王的嫡子,同样需要封有皇帝的特旨,才能册封为长子。如果未被册封为长子,那么就与郡王其余的儿子一样,经过考试合格,册封为一等镇国将军。如果是贝勒的嫡子,照例降一级承袭爵位,封为贝子。贝勒其余的儿子,则需要经过考试合格,才能被册封为二等镇国将军。如果是贝子的嫡子,照例降一级承袭爵位,封为镇国公。贝子其余的余的儿子,需要经过考试合格,册封为一等辅国将军。如果是辅国公的嫡子,则不需要再照例降一级承袭,仍然是册封为辅国公。而其余诸子,仍需要经过考试合格,才能被授予二等辅国将军爵位如果是不入八分镇国公的嫡子,照例降一级承袭,册封为不入八分辅国公。如果是不入八分辅国公的嫡子,照例承袭三等镇国将军。其余诸子经过考试合格,授予三等辅将军爵位。如果是一、二、三等镇国将军的嫡子,各降袭一、二、三等辅国将军。其余诸子,均要经过考试合格,才能册封为三等辅国将军。如果是一、二、三等辅国将军的嫡子,各降袭一、二、三等奉国将军。其余诸子,均要经过考试合格,才能册封为三等奉恩将军。作为宗室爵位中最低一等的奉恩将军,因为已经无可再降,所以只准许其嫡子中的一人承袭奉恩将军爵位。其余诸子,不再册封任何爵位。但是可以经过考试合格,准许享有云骑尉的俸禄。
清朝的爵位分宗室、功臣两种。宗室爵和硕亲王、世子(亲王嫡子)、多罗郡王、长子(郡王嫡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至三等镇国将军、一至三等辅国将军、一至三等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四级,辅国公之前八等称入八分公,与之后的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等爵位不同。除了清初受封的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雍正时怡贤亲王、同治时恭亲王、光绪时醇亲王、庆亲王共十二个王可以世袭罔替外,其余宗亲世爵只能世袭。宗室爵俸禄:亲王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郡王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长子岁俸银3千两,禄米3千斛;贝勒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贝子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镇国公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辅国公岁俸银500两,禄米500斛;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禄米410斛;二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85两,禄米385斛;三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60两,禄米360斛;一等辅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335两,禄米335斛;一等辅国将军岁俸银310两,禄米310斛;二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85两,禄米285斛;三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60两,禄米260斛;一等奉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235两,禄米235斛;一等奉国将军岁俸银210两,禄米210斛;二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85两,禄米185斛;三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60两,禄米160斛;奉恩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135两,禄米135斛;奉恩将军岁俸银110两,禄米110斛。功臣世爵乾隆十六年定制,功臣世爵为以下二十七等:公,分一至三等,超品侯,分一等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二等侯.超品;伯,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子,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子,正一品;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轻车都尉,分—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骑都尉,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及骑都尉二等,正四品;云骑尉,正五品;恩骑尉,正七品。功臣世爵俸禄一等公岁支俸银700两二等公685两三等公660两一等侯又一云骑尉635两一等侯610两二等侯585两三等侯560两一等伯
爵位世袭,分为降等世袭与世袭罔替。降等世袭,即每承袭一次要降一级,但降级若干次(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降至镇国将军,辅国公降至辅国将军)后便不再递降,以此爵传世。世袭罔替,即以原爵位承袭。例如大清十二家“铁帽子王”。
一个官员的身份地位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即爵位、品级和实职。以清代为例,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的封爵、品级代表的是该贵族或官员具有的等级以及朝廷按其等级应给予的俸禄、待遇的高低,不过最关键的还得看实职。早在后金至清初时期,八旗官制中就有了较为固定的世职封爵,其建制分别为:公,一、二、三等固山额真,一、二、三等梅勒额真,一、二、三等甲喇额真,以及牛录额真、骁骑尉、拔什库等爵位。入关后,对世袭爵位和文武官员品级爵位予以确定,形成了固定的职官封爵和品级定制。清代中期,朝廷定制的王公贵族和其他功臣、勋将爵位共分为十四等二十级,其品序依次为: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二、三等镇国将军,一、二、三等辅国将军,一、二、三等奉国将军、奉恩将军。以上爵位均为世袭,所有封爵事宜,由宗人府所掌握。在满族王公之外,清朝对优待的蒙古王公贵族也给予了爵位,共计七个等级,其品序分别为:亲王、郡王、贝勒和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台吉、塔布囊,均世袭。蒙古封爵事宜,均有理藩院管理。对满、蒙贵族以外的旗人、汉人,清朝同样设立有功勋封爵,其世爵分为五等十九级,计:公(一、二、三等),候(一等侯兼一云骑尉、一、二、三等),伯(一等伯兼一云骑尉、一、二、三等),子(一等子兼一云骑尉、一、二、三等),男(一等男兼一云骑尉、一、二、三等)。以上五等世爵相对应的品级为:公、候、伯为超品,子为正一品,男为正二品。除了这些世爵外,清朝所设世职为四等九级,分别为:轻车都尉(一等兼云骑尉、一、二、三等),骑都尉(一、二、三等),云骑尉(一等),恩骑尉(一等)。这些世爵对应的品级为:轻车都尉正三品,骑都尉正四品,云骑尉正五品,恩骑尉正七品。以上这些世爵和世职均可由下一代承袭,归吏部验封司掌管。清代文、武官员品级承袭明制,分为九品十八级,虽然官员品级定的非常细致,但实际上却比较紊乱,品级高的官员有时反而是属官,品级低的官员有时反而是主官,这与**定制和社会风气变化有很大的影响。受皇帝加封的文武官员在九品封爵之外,还有固定的官阶称号:正一品为光禄大夫,从一品为荣禄大夫,正二品为资政大夫,从二品为通奉大夫,正三品为通议大夫,从三品为中议大夫,正四品为中宪大夫,从四品为朝议大夫,正五品为奉政大夫,从五品为奉直大夫,正六品为承德郎,从六品为儒林郎,正七品为之林郎,从七品为征仕郎,正八品为修职郎,从八品为修职佐郎,正九品为登仕郎,从九品为登仕佐郎。清朝九品官制的福祉也惠及到了家属及父母、先祖。封建社会盛行夫荣妻贵,清朝官制中有命妇之制,凡封赠文武官员时,公、候、伯爵及一品官员之妻均被封为一品夫人,二品官员之妻封为夫人,三、四、五、六、七品官员之妻分别封为淑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八、九品官员则只封本人,不再封妻子。对于文武官员的父母、祖先的封赠之制为:一品官员封赠其三代祖先,二、三品官员封赠两代祖先,四至七品官员只封赠其父母;所有封赠仅限于所封官员的直系亲属,旁枝侧宗不在封赠之列。清朝还有一个封爵情况很有趣,它是沿袭了明制,设立了最高而又最虚的官衔“三公”和“三孤”。清朝入关后,凡文武大臣功勋特著者,由皇帝特旨加衔,有的作为官员死后的赠典,表示授予其一种特殊荣誉。“三公”为太师、太傅、太保,皆为正一品,清初偶有加衔太师官衔,以后最高加衔只到太傅为止;“三孤”是少师、少傅、少保,均为从一品。另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皆为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皆为正二品。这些师、傅、保官,其实都是加衔和虚衔,既无职掌,也没有固定员额,只表示皇帝给予的恩宠,因此有清一代,被授予其衔的官员数量众多。
在清朝时期,官吏的等级制度沿用了前朝的"九品十八级"制度,最高为正一品,最低为从九品。不在十八级以内的称之为未入流。但是,在这个等级制度之上,还有一个“爵位制度”,就是超一品。这个爵位是专门封赏给满蒙亲贵,以及的异姓功臣的。但是有的人就很疑惑了,据说官位在这个的时候,就可以穿龙袍了,那么他的权利究竟有多大呢?当然爵位按照分封的人不同,会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这些不同的领域。而宗室爵位是只分给爱新觉罗家族内部的人的,由宗人府管理,分为12级,当然,等级越高的官职,他的权利和待遇也是最高的。
要看是什么样的世袭爵位的,这个情况非常复杂。如果是开国公一类的爵位的话,一般是要等他父亲去世才能继承的,各个王朝情况不同,大部分会降级继承。但是如果他们家族受到皇帝的喜欢的话,会在出身的时候就有一个爵位,比如骑都尉什么的,但是等级不会高。如果是王侯一类的爵位的话,会先封世子,然后等老的去世以后再继承爵位,这个除了清朝以外,一般都是不降等的,清朝除了铁帽子不降等,另外都降等继承。很少有爵位是出身就继承的,除非他是遗腹子。另外,也不是成年就能封的,首先要看他爹的意思,哪怕是嫡长子,但是他爹要是不同意,也许也会出现意外,另外要看皇帝的意思。但是这种勋爵之家,不出意外的话是嫡长子,如果没有嫡子的话,情况就会比较复杂
上一篇
江团俗称什么鱼